张颂文:从导游到老戏骨的演技蜕变之路
“演技仅粉丝可见”这一话题近来频频登上热搜。不少明星都被网友吐槽“演技辣眼睛”、“尴尬到抠出三室一厅”。然而,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一位,却总因演技出挑而登上热搜。
“老戏骨”、“教科书级别的演技”已经成了他的代名词。他就是——张颂文。

从导游到演员的转变
提起他的名字,大家也许会有点陌生,但今年热映的多部作品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。在正式入行做演员之前,张颂文曾做过五年的导游。他认为“这个工作很刺激和长见识,但是漂泊的让人看不见前路”。将爱好与事业相结合,成了他心中向往的出路。
1999年,已经24岁的他毅然辞职北上,选择了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。而当年的导演系不招人,阴差阳错,他最终读了表演。

演艺生涯的坎坷与坚持
北电的学生就一定能接到戏吗?结果显然是否定的。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,备受老师期待的张颂文,在演员这条路上也没能一帆风顺。毕业的那两年,他连续见的600多个剧组,均因他没有代表作而否定他。
随后,他选择了留在北京电影学院担任表演助教,然而一次与老师的谈话启发了他:“你作为一个年轻的演员,还没创作什么呢,就来当老师或做助教,你能教学生什么呢?机会迎到你头上的时候,你能不能接住呢?”
事实证明,机会来了,他也接住了。
演技的突破与认可
2019年,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》中唐奕杰这一角色让沉寂已久的他开始走进大家的视野。2020年,《隐秘的角落》中的朱永平让他真正迎来了演艺生涯的转折。
他热爱去揣摩人物的复杂心理,热爱去饰演不同类型的角色。而他对表演的热爱,寻根溯源,都离不开他对生活的热爱。

生活中的张颂文
生活中的张颂文,是个爱观察、爱分享的有趣“大叔”。在大多数艺人的微博都只有广告的今天,他却热忱满满地跟大家分享他所热爱的生活。从剧组趣闻,到在各地逛菜市场,到在家中种的花花草草,事无巨细。
“张颂文不像是演员,更像是邻家叔叔”,“看了老师的微博,也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”。
敬畏每一个角色
热爱之外,以“敬畏”作为第二个词来形容张颂文最合适不过。他敬畏每一个角色。“他演了很多角色,每一个都是角色本身,一点看不出来是张颂文”。这是观众对他最好的评价。
在接到《革命者》的邀约后,他大量地翻阅历史书籍,最大程度地去还原李大钊先生的真实样貌。最后他发现,先生演讲时手势非常丰富,实际表演中他也特别注意了这一细节。

演技的逻辑与深度
大多数人的印象中,演员是极为感性的职业,只有放大感性面,才能真正的体会角色的悲欢。而张颂文演戏时,却如同学者做研究那样,凡事都讲究个逻辑。
即使是没有台词的配角,他也要对人物的行为逻辑拿捏得分毫不差。演技有逻辑外,张颂文的对自己的认知也有清晰的逻辑可循。
结语
如今,终于被称为大器晚成,邀约不断的他,依旧不时在微博分享日常生活。演员张颂文还是那个葆有初心、热爱演戏与生活的普通人。正如徐峥所说的那样,好演员的春天来了。同样,张颂文的春天也来了。